人們常用「拜倒在石榴裙下」來形容女人的魅力很大,雖然現在已經沒什麼人穿石榴裙了,
但在唐朝,石榴裙卻是十分流行的時髦服飾,上至達官貴人,下到民間百姓,都特別的寵愛穿它。
作為大美人的武媚娘,自然也是緊跟潮流,有自己的石榴裙,更有無數男人拜倒在武媚娘的石榴裙下。
在中國所有的古寺中,有一座寺廟因發現了佛骨舍利而聞名於世,這座古寺就是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這座寺廟歷史悠久,
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曾有「關中塔廟始祖」的稱呼。
因供奉佛指舍利而聞名於世。史書記載,唐朝先後有十位皇帝瞻禮或迎奉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
千年秘密浮出地宮
法門寺,在西安向西110公里的扶風縣。寺內的法門寺塔始建於東漢,是一座佛教舍利塔。
史籍中記載著法門寺塔下有地宮,裡面埋有釋迦牟尼指骨舍利和無數珍寶,
但千年來,這個記載更像一個傳說,讓後人無從斷定真偽。直到1981年,陝西關中突遇那場暴雨。
在暴雨來臨之前,法門寺塔以傾斜之姿屹立了300多年。
傾斜源於清代的一場地震,明代重修過的塔體向西南傾斜,並出現了裂縫。
此時,塔體重心偏離3米多,西南角塔基下陷1米有餘。所幸寶塔初建時結構嚴謹,建築技術高超,所以才保持300多年屹立不倒。
暴雨襲來,法門寺塔西南半部在暴雨中轟然倒塌,塔內所藏佛經佛像紛紛跌落地面。但另一半塔仍屹然聳立,成為一大奇觀。
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導致法門寺寶塔半邊倒塌,情況相當危機。
幾年後,經過專家的討論,決定對寶塔進行重新修建。
圖為法門寺地宮平面照。
由於唐朝皇帝在送回佛指舍利回法門寺地宮時,都會將大量的珍寶作為陪葬品埋入地宮。
1981年法門寺倒塌半邊,87年政府決定重修,由此展開了法門寺地宮的考古發掘。
圖為法門寺地宮甬道。
1987年4月,法門寺地宮意外發現後被考古發掘,當專家進入寶塔下的地宮後,立馬被裡面的數不勝數的寶物驚呆了。
據記載,地宮內不僅有近2500件大唐國寶重器,還有4枚佛祖舍利,其中有一枚還是真身佛骨。另外,還有不少名貴的琉璃器、瓷器及佛經等無價之寶。
當時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寶,其中包括璀璨奪目的金銀器、玲瓏玉潤的琉璃器、已失傳的「秘色瓷」器、還有大量錦、綾、羅、紗、絹、綺等各類紡織品。
地宮中的結構為前室、中室、後室,象徵著封建宮殿的前殿、中殿、後殿。
包裹秘色瓷的竹籃
這次古董文物出土實在太驚人了,不但數量眾多,而且歷史價值非常深厚,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件件都是稀世珍寶,
這些珍貴文物,是研究唐朝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塔內供奉著舉世聞名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
在出土的絲織品當中,有一件文物令專家相當興奮,因為它是武則天最喜歡的一件衣服,被命名為「武后繡裙」(蹙金繡石榴裙)。
通過這件繡裙,揭開了一千多年前的一個謎團。武則天最為深愛是男人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薛,也不是陪他到最後的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而是唐高宗李治,為何這麼說呢?
<下圖為出土的武則天的石榴裙>
武則天的石榴裙是用金線製成,在挖掘的時候,甚至還散發著燦燦的光芒。
當武則天還是唐太宗的妃子時,因機緣巧合,在皇宮內遇到了太子李治,此時武則天穿著的就是這件石榴裙。李治只看了武則天一眼,就被她獨得的氣質所吸引,
同時,武則天也被李治帥氣的面孔所征服。唐太宗駕崩後,武則天按照後宮規定出家為尼,但她依舊忘不了李治,並把他當作自己的初戀。
另外,出於對李治的思念,還寫了一首名為《如意娘》的詩歌。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後來,坐上皇位的李治,通過一系列的運作,終於將武則天還俗並封為妃子。正是如此,兩位有情人終成眷,感情生活相當甜蜜。
但是,畢竟李治是皇帝,除了武則天,他還有很多妃子,不能把所有的感情和精力全部放在她身上。即使是這樣,武則天對於李治的愛從未減少。
武則天一生當中,曾兩次打開法華寺的地宮,迎送佛指舍利。第二次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對李治的矢志不渝的愛戀,將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所穿的石榴裙放入地宮。
唐高宗李治李治雖然是媚娘的第二個男人,卻也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李治給予武媚娘愛與包容,賦予武媚娘至高無上的權利。
可以說除了李治,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對武媚娘這麼好的男人了。
李世民健在的時候,李治就結識了武媚娘。李世民對李治極為寵愛,當時身為才人的媚娘自然積極的和李治打好了關係。
後來李世民駕崩,李治更是將媚娘從感業寺接回加以寵愛。李治給了武則天太多,武則天當然比誰都清楚。
所以,武則天去世後還是選擇和李治合葬在一起,以皇后的身份永久陪伴,這就是武媚娘對李治的愛
至於,這件石榴裙為什麼會藏在法門寺的佛塔地宮呢?
那是因為唐太宗規定:每30年,法門寺打開一次,皇宮會迎送珍藏在那裡的舍利到宮中供奉,以求國泰民安,皇朝千秋萬代,
供奉結束後,皇帝和皇親國戚都會拿一些至愛寶物隨舍利放回法門寺地宮,以示誠心。
在武則天當政時,法門寺曾打開過兩次,她兩次都拿出最心愛的寶物保藏到法門寺,其中,這件蹙金繡石榴裙就最為珍愛的一件寶貝。
下圖為法門寺重修後照片,目前仍香火鼎盛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
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
其中中國據說有十九處,法門寺是其第五處。
法門寺地宮是目前已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個佛塔地宮,總面積達31.48平方米。更可貴的是,從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並將地宮封閉後,歷史上地宮未再被開啟過,該地宮歷經1000多年未被盜掘或意外破壞,實屬罕見,所有文物均屬唐代,能完整保存至今,非常難得。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佛指骨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獨一無二的兼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界的最高聖物。法門寺,也因出土了這枚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從而在佛教界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法門寺地宮在出土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同時,還同時出土了被佛家尊為至寶的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秘色瓷器等數千件稀世珍寶級文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舉世所罕見。法門寺在歷史上因火災、地震、戰亂或其它人為破壞而數次被損毀,屢毀屢建,可謂是歷經劫難。如今我們看到的法門寺,實際是1987年以後仿唐式建築風格所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級八角形塔樣式修建,磚塔也被改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5e3elnk.html
留言列表